威廉斯堡:公爵的住處
威廉斯堡(Wilhelmsburg)是魏瑪市最古老的建築之一,讓城市的整體景觀增添了許多個性。1913年,在為城堡增添新的南翼進行施工時,浮現了一些早期移民的遺跡,使城市和建築歷史學家認為在早期基督教時期,這裡已經是一個鞏固的定居點。今天的城堡塔樓和大門建築建於中世紀後期,其文藝復興時期的門戶由尼古拉斯·格羅曼(Nikolaus Gromann)用貝爾卡(Berka)砂岩創建,這是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在前往城堡的路上都會經過的。
城堡建築群最初被稱為“霍恩斯坦”(Hornstein),自16世紀初以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外觀。在1547年歐內斯丁(Ernestine)分裂之後,薩克森-魏瑪公爵約翰·弗裡德里希(Herzog Johann Friedrich von Sachsen-Weimar)從1547年至1552年被帝國囚禁並失去了選民,他將霍恩施泰因宮(Schloss Hornstein)作為他大幅縮小的公國之政治中心。1618年8月2日,一場大火燒毀了大部分的城堡,小約翰·恩斯特一世公爵(Herzog Johann Ernst I. „der Jüngere“)將其重建委託給建築大師喬瓦尼·巴納利諾(Giovanni Banalino)。他設計了一個現代化的四翼結構,但因為三十年戰爭和其它因素,他只實現了一部分的計劃。1623年,南東翼完工,他的繼任者尼科爾·泰納斯(Nicol Theiners)於1630年完成了城堡教堂的工作(水彩畫中的右前方)。
在戰爭所引起的中斷后,威廉四世公爵(Wilhelm IV)於1651年再次恢復建築工程,但因缺錢而又再中斷了幾次。建築大師約翰·莫裡茨·里希特(Johann Moritz Richter)根據法國的宮殿建築群規劃了一個現代三翼建築群的“威廉斯堡”。直到1664年,東翼和北翼,以及四軸西翼都完工了,而南側保留了中世紀城堡的遺跡。這是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所認識的宮廷。
1774年5月6日,一場大火燒毀了威廉堡。直到15年後,在約翰·沃爾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臨時的藝術指導下,薩克森-魏瑪公爵卡爾·奧古斯特(Herzog Carl August von Sachsen-Weimar)才開始了重建工程。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曾經在這裡的舞廳演出過,舞廳的位置依然相同,但樓面佈置稍微改變,因為此空間在1696年開始有好幾年改為了劇院。取而代之的是宮殿教堂,所謂的“前往天國城堡之路”(Weg zu Himmelsburg),在翻新的外墻後面建起了王子的宅院,1913年,在薩克森-魏瑪大公威廉-恩斯特(Wilhelm Ernst)在建造南樓過程中,增加了一道階梯。在1847年南側西翼的新宮廷小教堂落成之前,聖雅各布教堂(Jakobskirche)都被用作宮廷教堂。
圖片來源:
1730 年左右的威廉斯堡和大門建毛筆劃(魏瑪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
馬庫斯·澤夫博士(Dr. Markus Zepf)萊比錫巴赫檔案(Bach-Archiv Leipz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