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約翰墓園

基於各種原因,薩克森公爵格奧爾格在1536年將位於格里姆馬斯Grimmaische)聖約翰教堂的墓地指定為萊比錫市的唯一墓地;這涉及到將埋葬區擴展到教堂的南側。以前在市內教堂周圍的公墓一再導致密集的市中心出現衛生問題,並被君主下令關閉。今天,諸如“聖多馬園地”(Thomaskirchhof)、“聖尼古拉園地”(Nikolaikirchhof)或“聖馬太園地”(Matthäikirchhof)等這樣的街道名稱提醒了我們之前這些都是屬於墓地的範圍。

 

在教堂墓地後面約250米處,通往克羅滕多夫(Crottendorf)和沃爾岑(Wurzen)的岔路口,也就是今天的拉本斯坦廣場Rabensteinplatz),是該城市的斬首處決地,再往東一點,是絞刑架和車輪。死刑通常是在圍觀者的見證下執行的。之後,一些屍體被埋在聖約翰公墓,另一些則被埋在絞刑架旁邊的草地上,或者被編在車輪上,暴露在空氣中並引來動物。里科·海爾(Rico Heyl)在《萊比錫市歷史》第二卷(第181頁)中記錄了18世紀41起處決事件,其中33起用劍,5起用輪子,3起用絞刑,還有9起在市集廣場的斬首事件。在一般情況下,聖多馬男聲合唱團會以精神頌歌將犯罪者送至行刑地點。

 

根據古斯塔夫·伍斯特曼(Gustav Wustmann)的說法,1580年墓地不得不向東擴展(在圖片底部靠近醫院的 "第一部分 "的平面圖中),1616年在聖約翰醫院的谷倉後面增加了第三部分,有醫院的拱門(在第二部分醫院左邊的平面圖中),第四部分最建於1680年的瘟疫年。 如圖所示,墓穴環繞著墓地和各部分,因此除了土墓之外,更獨特的墓穴也可以作為世襲墓葬。聖約翰墓園最終延伸到了今天的古騰堡廣場(Gutenbergplatz),並在第四區為七年戰爭和1813年萬國戰役中的死者建造了集體墳墓,該區被保存為公園。早在1850年,教堂周圍的墓地就被世俗化,並在教堂西側開辟為“聖約翰廣場”;從前部分的教堂院墻位於今天德累斯頓大街(Dresdnerstrasse)和普拉格大街(Pragerstrasse)上,當時都被拆除,這一地區的墓地變成了公園;只有位於聖壇處後面的墓場,詩人克里斯蒂安·弗爾奇特·蓋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墳墓被保留下來。最後一次的埋葬於1883年的聖誕夜進行。新的格拉西博物館(Grassi Museum)於1925年至1929年建於原來墓園的一和第二部份,也是原來聖約翰教堂地點,這所醫院最初是專治麻風病人的。

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於1750728日晚上8點去世,1750730日或31日被埋在聖約翰墓園的一個淺墳中。這也是他在萊比錫去世的孩子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馬格達萊納·巴赫(Anna Magdalena Bach1760227日去世)的墓地。巴赫夫妻倆是否像今天的習俗那樣被埋在同一個墓穴里,他在萊比錫去世的孩子和1729年去世的嫂子弗里德萊納·瑪格麗塔·巴赫(Friedelena Margaretha Bach)的墓地的實際地點,我們都不得而知。按照當時的習俗,巴赫的墳墓沒有任何標記,最遲在18091214日,他的最後一個女兒雷吉娜·蘇珊娜·巴赫去世後,巴赫就被遺忘了。7 31 日,墓碑師穆勒(Müller)向聖約翰醫院(Doc II,第 610 號)繳付了 4 塔勒用於在松木和橡木棺材的埋葬費用“因為約翰·巴斯蒂安·巴赫先生的橡木棺材”。 1800 3 12 日,仍然年輕的《音樂報》的編輯約翰·弗里德里希·羅赫利茨(Johann Friedrich Rochlitz)指出:“因此,試圖找出瑟巴斯蒂安·巴赫在萊比錫的安息之地是徒勞的,他理應受到深深的敬仰,實際上在他生前就已經受到深深的敬仰,任何應該紀念他的遺物都應該被保存。”(文件 III,第 1032 號)

 

1836年,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在他的《新音樂報》上發表文章《貝多芬的紀念碑》,報告說:一天晚上,我去萊比錫教堂墓地尋找一位偉人的安息之地:在好多個小時後,我縱橫交錯地尋找,但並沒有發現“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 當我向掘墓人詢問時,他搖了搖頭,對這個人默默無聞,說:姓氏巴赫的人有很多 海因里希·海因萊因(Heinrich Heinlein)在他1844年印刷的《萊比錫公墓的現狀》(Der Friedhof zu Leipzig in seiner jetzigen Gestalt)一書中,在第202頁指出:“儘管沒有任何紀念碑標記,多爾斯、希勒和希特等樂長的安息之地被精確地標明了;但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的墳墓卻無法被確定,因為此地的死亡登記冊隨著時間而損壞,變得難以辨認”。 此外,作為聖多馬學校的教師,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的屍體靈車運送是免費的(文件二,第608號)。

 

1885321日,在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200歲誕辰週年之際,聖約翰教堂的南側放置了一塊牌匾,上面有城市檔案員古斯塔夫·烏斯特曼(Gustav Wustmann)設計的銘文:在原來聖約翰墓園的這一側//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1750731日的下葬之地”。在決定建造新的聖約翰教堂之前,聖尼古拉的牧師弗里德里希·格奧爾格·特蘭斯切爾(Friedrich Georg Tranzschel)在1893年底利用這個機會尋找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的葬身之地。根據口頭傳統,“巴赫被埋在離教堂南側的門直走六步的地方”。這個傳統說法是什麽時候開始的,以及它實際上是指聖多馬樂長,還是另一個巴赫姓的人(如大學抄寫員米歇爾·巴赫),其實都不得而知。就在尋找巴赫墳墓的前幾天,伍斯特曼在一份關於“巴赫墳墓”的研究報告中發表了他的疑慮,但他支持萊比錫市議會任命的委員會的計劃,即在教堂南側的一個標記區域,按照口頭傳統,將地面“挖掘到大約2.5米深”,正如萊比錫解剖學家威廉·希斯(Wilhelm His189533日報告的那樣(第4頁)。在22日。

189410月,掘墓人發現了一個帶有橡木棺材的墳墓,下午,威廉·希斯與解剖學仆人多恩菲爾德Dornfeld在持續的雨中發掘了裡面的遺物,而手和手指被不完全地保存下來:“正如立即被確定的那樣,這具骨架屬於一個絕不是很高,但身段挺好的老人。因此萊比錫市議會任命的委員會在189538日表示:“18941022日,在聖約翰教堂的橡木棺材里發現的一位老人的遺骨是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的遺骨,這是一個可能性非常高的假設”。([16]頁)由於在橡木棺材上又埋葬了一個女人,在她的棺材里,除其他東西外,還發現了一個頂針,所有相關人員都認為他們發現了約翰·瑟巴斯蒂安和安娜·馬格達萊納·巴赫的墳墓。實際情況是否如此,還有待觀察。聖約翰教堂南墻上的碑文寫道:“偉大的聖多馬樂長巴赫被埋葬在現在教堂墻的這個地方。當舊教堂中殿被拆除時,墳墓於18941022日被打開。新建築完工後,巴赫的遺體於1900716日被埋葬在祭壇下的地下室”。在研究實驗室里,被找到的頭骨與現存的巴赫畫像進行了比較,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根據觀察,這位身高約為166米的男子的屍骨與詩人克里斯蒂安·弗爾奇郭特·蓋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遺體一起被安葬在新聖約翰教堂聖壇處臺階前專門建造的墓穴中,並被裝在法國石灰石製成的石棺中。巴赫·蓋勒特的墓室在1945年被水泥混凝土天花板固定住了,因此這兩具展示用的棺材在聖約翰教堂被毀後毫發無損。1948728日,大學石匠大師阿達爾伯特·馬萊奇(Adalbert Malecki)將巴赫的棺材轉移到了聖多馬教堂;蓋勒特的棺材被放置在大學教堂的北面的詩班房里,19685月被炸毀之前,是被埋葬在南面公墓的第一區,第21號繼承墓地里。

 

在聖約翰教堂支持協會的倡議下,一個矩形標誌著前巴赫·蓋勒特墓室的輪廓,一個圓圈標誌著格拉西博物館前草坪上所謂的巴赫墳墓原來的位置。2016年,萊比錫市在石頭圍欄上鑄造了銅牌,上面寫著聖約翰教堂和斯皮塔爾的歷史、墓地以及巴赫和蓋勒特的墓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