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堂

13世紀初左右,離聖多馬修道院不遠,萊比錫市中心的西北部建有方濟各會的修道院教堂。1476,在新的建設過程中,教堂的南側建造了帶有圍墻的修道院建築。 帶有簡單的星形拱頂的兩層大廳教堂於1494年被祝聖,與高大哥德式的詩班席相連接。隨著宗教改革在萊比錫的展開,該修道院於153986日被解散。 四年後,最後一批僧侶離開了修道院,修道院落入薩克森公爵莫里茨(Herzog Moritz von Sachsen)之手,他將其賣給了萊比錫。由於城市已經有充沛的教堂,市議會首先決定拆除詩班席,將回廊建築部份改為公寓;從1552年起,中殿作為商人的堆積場。

 

17世紀下半葉,萊比錫明顯地從三十年戰爭的動蕩中恢復過來,人口不斷增加,需要另一個教堂。1671年,市民們開始努力恢復這個神聖的空間,最終根據建築大師格奧爾格·溫克勒(George Winckler)的計劃,於1698/99年重建了教堂(可能還有議會建築商和首席執行官約翰·米歇爾·森克森Johann Michael Senckeisen的參與)。教堂的東側被賦予了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巴洛克式門廊,中央有一個五軸的立柱,頂部是一個帶有城鎮徽章的分段式拱形屋檐。在東北角的塔樓上建起了新的塔,教堂的北側建造了禱告室,與聖多馬教堂和聖尼古拉教堂的家庭席位相似。這座“新教堂”(Neukirche)於1699924日被祝聖,其特點是屋頂陡峭,高35米,與鄰近的聖多馬教堂相似,最終在1703/04年由約翰·克里斯蒂安·施密特(Johann Christian Schmidt)和石匠大師約翰·格雷郭爾·福克斯(Johann Gregor Fuchs)為其加裝了塔樓屋頂。

新教堂的內部被刻意設計成為改革宗的布道教堂,四周都是雙廊。東正面是聖壇,周圍有栅栏,由來自梅斯堡(Merseburg)的米歇爾·霍彭豪特(Michael Hoppenhaupt)建造,上面描繪了聖母領報的情景。聖壇上方有懸掛式的講台,講台上方是1703年由克里斯托弗·多納特父子完成的管風琴,它有兩層琴鍵、踏板和21個音栓,格奧爾格·菲利普·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於170497日為它舉行了啟用禮,“演奏了精心創作的曲目”(1847年約翰·郭特洛布·門德提供了一座新的管風琴)。泰勒曼一直在此擔任音樂總監一職,直到1705年為止。他也成立了一個由學生組成的音樂社團(Collegium musicum),這顯然使聖多馬樂長約翰·庫赫瑙失去了有能力的演奏者。塔樓管理員克里斯托夫·斯蒂芬·謝因哈特(Christoph Stephan Scheinhardt)於1703年受聘,他是一位訓練有素的音樂家和管樂器製造商,他的樂團("Scheinhardtsche Compagnie")參與了有樂器伴奏的作品之演出。在新教堂,聖多馬學校的第三合唱團在學生和業餘者的組成下,從1699年起就開始在此呈獻音樂。172081日,格奧爾格·巴爾塔薩·肖特(Georg Balthasar Schott)被任命為管風琴師;1722年,他還申請了聖多馬樂長一職,並於馬利亞潔淨日(172322日)在新教堂進行他的面試排練曲目(文件二,編號122)。1729年春天,他搬到格拉(Gera)擔任那裡的管風琴師,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接管了肖特帶領的音樂社團,並經常在齊默爾曼的咖啡館(Zimmermanns Kaffeehaus)里演奏。在巴赫的推薦下,市議會於1729510日選舉了卡爾·郭特赫夫·格拉赫(Carl Gotthelf Gerlach)成為新教堂的新風琴師和音樂總監,他一直在此工作到1761年為止。

 

與其他萊比錫教堂一樣,新教堂在1806-1810年期間曾是普魯士戰俘的營地,1813-1816年期間是一所軍事醫院。內部也因此受到影響,隨後不得不進行翻修。直到1876108日,新教堂才被提升為獨立的教區教堂,並被命名為福音派的聖馬太教堂。在萊比錫建築師奧斯卡·莫斯Oscar Mothes)的領導下,此教堂於1877-1880年進行了新哥德式風格的翻新。1943124日,炸彈摧毀了該教堂,194881日在其廢墟中舉行了最後一次的崇拜會。當中有一部分的庫存被保存在聖多馬教堂。1950年代末,民主德國國家安全部的區政府DDR)位於聖馬太教堂和原修道院的遺址上。自1998年以來,萊比錫藝術家馬蒂亞斯·克萊姆(Matthias Klemm)的一塊紀念石一直在遺址邊緣紀念被毀的教堂。

Bildnachweis Mattäikirchhof um 1900, Fotoatelier Hermann Walter: Stadtarchiv Leipzig
Bildnachweis heutiger Zustand: Bach-Archiv Leipzig (Dr. Markus Zepf, März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