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廳

萊比錫的市政廳聳立在位於市中心的市場廣場的東側。現在的建築及其獨特的鐘樓可以追溯到一個較小的哥德式建築的前身,它在1556/57年由建築大師希羅尼姆·洛特(Hieronymus Lotter)進行了擴建和現代化的裝修。上層被賦予了一個大廳,北端墻上有一個被稱為Pfeiferstuhl(吹笛人的椅子)的石製音樂廊;富裕公民的婚禮、工匠協會的舞蹈和舞會、選舉會議和議會慶祝活動都在這里舉行。大廳的北面是薩克森高等法院的廳房,南面是市政管理的最重要區域,即議會廳和樞密院的會議室,公眾只能通過邀請才能進入。不足的地基導致市議廳出現裂縫,因此該建築不得不在1672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狹窄的側面被加上了華麗的裝飾,整個建築被換上了帶有銅製排水溝的新屋頂。一樓是攤位和商店;在通往市場的行道上,書籍和地圖印刷商約翰·西奧多·波依休斯(Johann Theodor Boethius)經營著他那家生意興隆的商店,1722年他的女兒羅辛·多蘿西(Rosine Dorothee)繼承了這家商店,後者於1726年與德累斯頓雕刻家約翰·郭特弗里德-克魯格納(Johann Gottfried Krügner)結婚。她在店里提供銅版畫、神學小冊子、萊比錫咖啡館和旅館指南、日歷和巴西煙草以及音樂書籍。1731年,她出售了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的《鍵盤練習曲集》的第一部分,包括為鍵盤樂器創作的六部組曲BWV 825-830

圖片:

Bildnachweis Graphik und Fotografie Festsaal: Bach-Archiv Leipzig
Bildnachweis Fotografie von Hermann Walter: Stadtarchiv Leipzig

城市團Stadtregiment由三個平等的議員團(Ratskollegien)組成,每個議員團由12人組成,再加上一個終身當選的市長,根據議會條例,每年輪流擔任領導。每個案例中的管理機構都被稱為“在座議會”(Sitzender Rat),另外兩個被稱為“休息議員”(Ruhende Räte),他們也參與行政和官方事務,即在城市、商業、監護人和地區法院。三個理事會的會議被稱為全體或整個理事會。三個議會各選出兩名建築商,負責所有公共建築和街道、廣場以及公共設施的維護。在巴赫時代,議會會議每天上午9點至11點在議會廳舉行(周六除外);任何無故缺席的人都要繳納六格朗的罰款。終身當選的議員主要是商人和學者,佔最多數的是律師;違反保密規定、不忠誠或破產者通常會立即被吊銷議員身份。

 

每年824日的巴塞洛繆日Bartholomew,都會舉行議員的交接儀式。由於德累斯頓(Dresden)的選舉人必須事先確認人員,實際的選舉(公眾被排除在外)大約在一周前進行。議員的交接是通過在議事廳內聖經的莊嚴宣誓進行的,之後公開宣讀了新議員和市長的名字,並在大禮堂舉行慶典。之後,現任在座議會從其隊伍中選出市長,並由公民通過承認他。最後,在聖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e)的儀式上,會有樂長特別創作的音樂節目。

 

17234月,巴赫在議會廳被任命他為聖多馬樂長,並簽署了臨時合同。為1723830日的議會交接典禮,他創作了《耶路撒冷啊,讚美主》Preise, Jerusalem, den Herren BWV119據推測,他也為1729年的議會交接典禮創作了《神啊,錫安的人都等著讚美你》“Gott, man lobet dich in der StilleBWV1201742年左右,他又重新演奏了這部清唱劇。1731827日,他創作了清唱劇《主啊,我們感謝你》“Wir danken dir, Gott BWV 29,其中有一個精湛的管風琴樂段;他分別於1739831日和1749825日在聖尼古拉教堂再次演出這部清唱劇,並融入了《B小調彌撒曲》BWV 232的合唱序曲。1748826日的議會交接典禮,他重新創作了為1723815日所寫的清唱劇《我的靈啊,讚美主》“Lobe den Herren, meine Seele BWV 69.1

阿佩爾之家

1558左右,醫學校的院長郭特弗里德·韋爾施(Gottfried Welsch)在老市政廳的對面,南部市集廣場的顯要位置,建造了一座莊嚴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房子。在17世紀,該建築曾是萊比錫市議會的招待所,例如,沙皇彼得大帝曾於1698530日在這裡逗留。1704年,一位來自奎德林堡(Quedlinburg)富裕的商人和工廠主安德烈亞斯·迪特里希·阿佩爾Andreas Dietrich Apel)收購了這座三層樓的建築,並由議會的建築大師約翰·格雷郭爾·福克斯(Johann Gregor Fuchs)將其改造成一座現代巴洛克式住宅。富克斯增加了一個夾層,並在外墻上加了一個有人像裝飾的欄桿。在後院,他建造了一座帶有宴會廳的橫向建築,在1670年代為約翰·亞當·希勒的“音樂協會”提供了一個音樂廳,之後該樂團搬到了位於新市場的布商大廈的新音樂廳。院子的入口有兩個門,由貝殼形底座上的柱子分割,支撐著裝飾華麗的三層樓高的天窗,非常奇特。在1930年代初的重建過程中被拆毀。

阿佩爾之家改建後,萊比錫市議會再次成為一樓的租戶,供高級客人使用;1706年,在選帝侯的授意下,它與阿佩爾簽訂了整個建築的租約,租期一直持續到1827年。在西邊的附屬建築,即位於格里梅斯大街和彼得斯大街(Grimmaische- / Petersstraße)拐角處的施拉夫之家(Schlaafsche Haus),“薩克森選帝侯和波蘭皇家宮廷巧克力師”約翰·萊曼(Johann Lehmann)自1706年以來一直成功地經營著一家咖啡館,“強者”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Friedrich August I)在到訪期間經常光顧這里。為了方便服務,咖啡管和選帝侯在阿佩爾家的公寓之間建了一個直通的連接門。

 

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在阿佩爾的房子建築前至少為薩克森統治者演奏了兩部的致敬作品。1727512日,在選帝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的生日之際,巴赫與大學生們一同演出了致敬清唱劇《驅散吧,明亮之星》“Entfernet euch, ihr heitern Sterne BWV 1156 [BWV Anh. 9] ,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文件二,編號219)。一位當代的目擊者報告說:“九點鐘,寄宿生們在。Convictorio帶著燃燒的火把出現在阿佩爾的房子前給老梅特帶來了晚間音樂。" (文件五,對二的補充,220)。巴赫為強者奧古斯都創作的第二部致敬清唱劇,即172783日為他的命名日上演的清唱劇《你們的天國之家》“Ihr Häuser des Himmels BWV 193.1,是否也在這里上演,至今依然不明。(文件二,第221)

 

薩克森選帝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二世兒子的命名日,有新聞摘要記錄齊默爾曼的咖啡園里於173383日有“在夏天非常活躍的巴赫音樂社團”演出了致敬的音樂。(文件二,第334號)隔年,在1734105日晚的米歇爾彌撒上,600名學生拿著火把向選帝侯和波蘭國王獻上晚間音樂會,演出了《讚頌你幸福的薩克森》“Preise dein Glücke, gesegnetes Sachsen BWV 215,“樂長先生巴赫”因此獲得了50個塔勒。王室夫婦從一樓的窗口觀看儀式。通過大學約翰·薩洛蒙·里默(Johann Salomon Riemer)的手寫記錄,我們得知這次演出對萊比錫市城鎮樂師前輩郭特弗里德·雷切(Gottfried Reiche)造成的悲慘後果,他出生在魏森費爾斯(Weißenfels),在回家的路上,“他在離開自己公寓不遠樂師巷子中風倒下,他被帶回他的公寓就去世了。而這據說是由於前一天,他在皇家音樂廳因為吹奏而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周圍火炬的煙霧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負擔”。(文件二,第352)

 

聖多馬教堂

位於萊比錫老城區西部的聖多馬教堂屬於1212年成立的奧古斯丁男爵修道院。在14世紀中葉,教堂中的聖壇處被改造,並於1482-1496年增加了一個新的中殿,頂點高度為17.50米,由25.75米高的壯觀的屋頂桁架覆蓋。由於教堂位於城墻上,所以真正展示教堂外觀的不是西面,而是今天的聖多馬庭院(Thomaskirchhof)的南面,那有塔樓和守望者的公寓。

 

富裕的聖多馬修道院於宗教改革時期被廢除,轉為市政主權之下,教堂北側的迴廊也被拆除。在18世紀,西面有一個新的入口處,上面是主管風琴的風箱室。1875年的照片顯示了北側33米長、4米寬的兩層擴建工程,北廊上開辟了第二條木質長廊以及許多的家庭席位,這些小禮拜堂通過一個窗戶與中殿相連。1614年,聖壇處的扶壁之間建了銷售和儲藏室。

Bildnachweis: Stadtgeschichtliches Museum Leipzig / Bach-Archiv Leipzig (Dr. Markus Zepf, März 2020)

今天聖多馬教堂內部與巴赫時期有很大的不同,正如建築師伯特·克拉茨(Hubert Kratz)在1881-1889年以哥德式改建之前的一幅水彩畫所展示的那樣。橫斷面凱旋式拱的平頂非常引人註目。這里的小風琴(II/21)建於1489年,是南墻上一個所謂的“燕子窩”,後來在1640年一個新的長廊上。1727年,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請了紮卡里亞斯·希爾德布蘭特(Zacharias Hildebrandt)將8個音栓“啟動至可用的狀態”,並可能在當年的受難日以及1736年的《聖馬太受難曲》BWV 244的演出中使用(Glöckner, Dokumente zum Thomaskantorat VIII/C 30)。

 

1740年,大學管風琴製造商約翰·沙伊貝(Johann Scheibe)將其拆除,水彩畫中描繪的商人約翰·馬丁·豪克(Johann Martin Haugk)和魯道夫·威廉·梅維斯(Rudolf Wilhelm Mewes)的家庭席位就建在改建的管風琴上。沙伊貝將部份拆除後的管用於建造聖約翰教堂的管風琴。在18世紀,中殿和詩班席又加建了家庭席位,並在1721-23年的新祭壇建築過程中被進行了改造,並添加了釉面的詩班席。從1541年起,教堂的工作人員包括:聖多馬的牧師、大執事、執事和副執事,以及星期六的傳教士、樂長、管風琴師、管堂人、一名敲鐘人和四名學校教師。崇拜會按照固定的時間表在兩個主教堂之間交替進行。

 

周日:兩間教堂的早會或主要聚會於早上7點舉行;中午證道時間為1130分,每週在兩間教堂交替舉行;兩間教堂的晚禱證道於下午130分舉行。

 

周一、周三、周五 上午6點在聖尼古拉教堂有晨禱,周二和周四則在聖多馬教堂舉行,周三和周四有聖餐儀式。

 

周六下午130分在兩間教堂有晚禱。

 

1570/71年,在建築大師希羅尼默斯·洛特(Hieronymus Lotter)的領導下,教堂周圍由羅赫里茨(Rochlitz)斑巖製成的石製欄桿被建起來。自17世紀以來,北面和西面的長廊都增設了長廊和家庭席位,在北面長廊的中間,自1684年起有一個裝飾豐富可容納18人的新王子椅,在哥德改造時期被移交給了城市歷史博物館。1710-1881年,它的兩側是一個木製的長廊和其他家庭席位。這些眾多的裝置和家庭席位損害了教堂的自然照明。在巴赫的時代,聖多馬教堂可以容納約2000人。

巴赫在聖多馬教堂的工作場所是在西邊的迴廊。自17世紀初以來,議會椅一直位於現在詩班席上,它的後上方是管風琴,此管風琴曾被多次擴建和重建。1632年,在管風琴的兩側建起了木製音樂長廊,每個長廊都有10個譜架,供北部的城市吹奏樂師和南部的小提琴師使用,巴赫的前任約翰·酷瑙(Johann Kuhnau)曾對這些譜架進行維修。聖多馬合唱團在長廊護欄上管風琴前獻唱。1723123日實施的新校規(第72頁)規定,寄宿生們“在崇拜會期間安靜地坐在自己的長椅上,直到被叫到桌前”。另一方面,負責唱高音和中音的年輕合唱團員被允許坐著聽一小時的證道,但“唱男低音和男高音的青年”必須“站在前面的欄桿處”。在學生合唱團里還有一架大鍵琴,估計是1672年由路德維希·康培紐斯(Ludwig Compenius)從鄰近的哈勒(Halle)送來的,巴赫在任職之初,管風琴建造師大衛·阿皮茨(David Apitzsch)為之進行了維修(Glöckner, Dokumente zum Thomaskantorat, VIII/C10)。在1984年出版的《對巴赫研究的貢獻》第三卷中,為了撰寫關於“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任職期間的聖多馬教堂內部構造”的綜合文章,退休的管理員赫伯特·斯蒂爾(Herbert Stiehl)評估了發票和建築描述,根據這些描述,利洛·海林(Lilo Häring)在1983年畫出了廊的想像視圖,其中有位於北廊和西廊交接處的議會席位和位於中央走道的洗禮池。即使再深入的研究,也無法解答所有的問題,但這幅畫提供了一個當時室內構造的想像圖。

 

17395月,為市長雅各布·博恩(Jacob Born)安裝的另一個私人包廂改變了詩班席的空間,關於這一點,聖多馬的釀酒師約翰·克里斯托弗·羅斯特(Johann Christoph Rost)指出:“他還自費擴建了兩個城鎮樂師的閣樓,但並沒有縮小詩班席的空間,反之,唱詩席的寬度與原來保持不變”。7月,聖多馬合唱團和兩個音樂家的長廊都獲得了新的樂譜架和一個“儲物櫃的架子”,它和通往長廊的樓梯一樣,是可以上鎖的(Glöckner, Dokumente zum Thomaskantorat, VIII/C78)。海因里希·克里斯蒂安·拜爾Heinrich Christian Beyer)、約翰·郭特弗里德·科納格爾(Johann Gottfried Kornagel)和約翰·克里斯蒂安·奧沙茲(Johann Christian Oschaz)被聘為小提琴師,約翰·科尼利厄斯·根茨默Johann Cornelius Genzmer)、約翰·卡斯帕·格萊蒂奇Johann Caspar Gleditzsch)、烏爾里希·海因里希·魯厄(Ulrich Heinrich Ruhe)和約翰·弗里德里希·基希霍芬(Johann Friedrich Kirchhofen)被聘為城鎮樂師。巴赫的任務還包括購買樂器,這些樂器的購買和維護費用由兩個主要教堂平均支付。1729年,約翰·克里斯蒂安·霍夫曼(Johann Christian Hoffmann)提供了兩支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並為學生合唱團提供了一個可上鎖的櫃子("Köthe")(Glöckner, Dokumente zum Thomaskantorat, VIII/C51)。

 

安娜·馬格達萊納(Anna Magdalena)和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的12個孩子在西廊下中央走廊上於1555年建立的洗禮池上接受了聖洗禮(該洗禮池雄偉的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如今在莉洛·海林的繪畫和城市歷史博物館里皇族席位的照片中仍可見)。12個孩子分別是:郭特弗里德·海因里希(Gottfried Heinrich, 1724-1763),克里斯蒂安·郭特利布(Christian Gottlieb, 1725-1728),伊麗莎白·朱莉安娜·弗里德里卡(Elisabeth Juliana Friederica , 1726-1781),歐內斯特·安德烈亞斯(Ernestus Andreas, 1727),雷吉娜·約翰娜(Regina Johanna, 1728-1733),克里斯蒂安娜·貝內迪克塔·路易莎(Christiana Benedicta Louisa, 1729?-1730),克里斯蒂安娜·多提亞(Christiana Dorothea, 1731-1732),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Johann Christoph Fridrich, 1732-1795),約翰·奧古斯特·亞伯拉罕(Johann August Abraham, 1733),約翰·克里斯蒂安(Johann Christian, 1735-1782),約翰娜·卡羅琳娜(Johanna Carolina, 1737-1781),最後是雷吉娜·蘇珊娜(Regina Susanna, 1742-1809)。

今天對教堂的樣貌是由1881-1889年和1961-1969年大規模的裝修後所留下的。 1881年開始,在裝修過程中,教堂內部就失去了巴洛克式的陳設,只有一些墓碑和教堂監督員真人比例大小的畫像。1889年,一個新哥德式的雕刻祭壇取代了巴洛克式的大理石祭壇;講台對面柱子上卡斯帕·弗里德里希·洛貝爾特(Caspar Friedrich Löbelt)所製作的十字架被保留下來。根據康斯坦丁·利普修斯(Constantin Lipsius)的計劃,西面被賦予了一個新哥德式的大廳,同時容納了威廉·紹爾(Wilhelm Sauer)大型管風琴的一部分。該管風琴在1908年應當時的聖多馬管風琴師和後來的聖多馬樂長卡爾·斯特勞貝(Karl Straube)的要求,從63音栓擴展到88音栓。

 

1948728日,即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逝世的198周年紀念,大學泥瓦匠大師阿達爾伯特·馬萊奇(Adalbert Malecki)將從被毀的聖約翰教堂地窖中找到的裝有巴赫遺體的鋅製棺材帶到了聖多馬教堂,最初被放置在北處的壁櫥里。在1950年巴赫逝世200周年之際,舉行了一次為巴赫的墳墓設計一個有價值的紀念碑的比賽,勝利者是昆茲·尼埃拉德(Kunz Nierade)。在前往聖壇的臺階上,有一個以多拉石灰石製造帶有異形銅板的墓穴,但在1961-69年的教堂全面整修中,它被平放在地板上。這項工作的目的是恢復晚期哥德式的粉刷墻面和突顯其建築結構。自1968年以來,源自阿爾滕堡城堡教堂(Schlosskirche Altenburg)的十字架一直懸掛在凱旋拱的上方。

 

2000年巴赫紀念年,應聖多馬教堂管風琴師烏爾里希·伯姆(Ullrich Böhme)的要求,馬堡的傑拉爾德·沃爾(Gerald Woehl)工作室在北廊建造了一座巴洛克式的“巴赫管風琴”,以補充晚期浪漫時期的紹爾管風琴(Saeur-Orgel)。這個擁有61個音栓、四層鍵盤和踏板的樂器模板是根據約翰·克里斯托弗·巴赫(Johann Christoph Bach)為森納赫(Eisenach)的格奧爾格教堂Georgenkirche)所設計的管風琴,而琴盒則是仿照約翰·沙伊貝(Johann Scheibe為聖保羅教堂(Paulinumkirche)所建的管風琴,該管風琴在1717年由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進行測試。

巴赫的職場

17235月,當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接管聖多馬樂長Thomaskantor一職時,他從寧靜的皇城柯騰Köthen搬到了熱鬧昂貴的萊比錫Leipzig城市。這是一個通過帝國貿易會特權獲得聲望和繁榮的大學城。在集市期間,來自中歐各地的商人和交易商聚集在萊比錫,樂長很快就把教學任務轉給了別人,從而招致了市議員們的憤怒。在聖樂事工方面,他在萊比錫工作的最初幾年以現存的三部大作品為標誌,即《聖約翰受難曲》、《聖馬太受難曲》以及1727年的《哀悼頌》,這肯定讓一些崇拜者不知所措,而 "鑒賞家和愛好者 "當時可能被巴赫以音樂詮釋歌詞的能力深深打動。除了公務之外,巴赫從1729年起致力於齊默爾曼咖啡館的音樂社團,並在1740年代開始對他自己的作品進行徹底審查。

萊比錫

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在貿易和市集城市萊比錫Leipzig度過了他一生中最長的一段時間。17234月,市議會選舉他為聖多馬學校的樂長和音樂總監,而他們全家在5月從柯騰(Köthen)搬到了萊比錫。當他在魏瑪Weimar)時,他著重於創作管風琴作品;而在科騰,他的焦點是室內樂;如今在萊比錫,他首先致力於神聖的聲樂作品。他為聖尼古拉和聖聖多馬兩座主要教堂創作了清唱劇、受難曲以及神劇。

 

由於帝國貿易的特權和堆積權,萊比錫是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因此相應地,當地商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命運。1625年,薩克森州選帝侯約翰·格奧爾格一世(Johann Georg I)允許該市在復活節和米迦勒節集市Michaelismesse之外舉辦馬市。17世紀中葉,商人們建立了一個用於貨幣和匯兌交易的貿易交易所,雖然它不及美因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或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般顯赫,但卻因為新年、復活節和米迦勒節的三個年度交易會,而發展成為中東歐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

 

1681年,萊比錫商人通過商業法庭在神聖羅馬帝國首次建立了一個機構,在貿易期間迅速解決現場糾紛,從而加強了萊比錫作為貿易中心的地位。但恰恰是這種成功給萊比錫的另一面帶來了問題。城墻內已經沒有空間再建造新的以及有代表性的建築,而且生活費用昂貴。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在1730年寫給他在但澤(Danzig)的童年朋友格奧爾格·厄德曼(Georg Erdmann)的第二封信中,提到了“非常悅心的地方”,但也不忘提到“異想天開和對音樂不積極投入的市議會”(文件一,第23號)。

 

那些有經濟能力的人建起了多層樓房,這些樓房的設計在街道一側看起來很壯觀,有時還被家加上了奢華的裝飾;後院也有多層樓房,但建築比較簡單。當市政廳的卡維特(Cavete)大鐘讓它的聲音響徹萊比錫的大街小巷時,城裡的居民和遊客就只能拿著手提燈進入大街小巷。直到17011224日,萊比錫的商人們終於成功地滿足了他們對城市街道照明的要求,城市街道的燈籠在18名點燈人的監督下首次亮起。

圖片: Stadtgeschichtliches Museum Leipzig

18世紀上半葉,萊比錫市中心約有三分之一的宅樓是新建的,大多是巴洛克風格的巨型石頭建築,帶有荷蘭風格的大窗和門。在市集廣場(Marktplatz)、卡塔琳娜大街(Katharinenstrasse)、帝國大街(Reichstrasse)和海恩大街(Hainstrasse)上,有華麗的商人住宅被建造起來。為此,以前的幾座建築被拆除,地塊也被合並起來。底層是銷售區,樓上是寬敞的中產階級公寓,而閣樓則被改造成儲藏室或供交易會參觀者和學生使用的附加房間。雖然冬夏兩季的氣候是這些空間不十分誘人,但對房東來說卻是有利可圖的,因為在交易會期間,居住空間的需求量很大,價格也相應昂貴,正如萊比錫學生約翰·沃爾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後來所提到一樣。

 

在市政廳東面的納什市場(Naschmarkt)有水果、蔬菜、面包和肉類的交易,那裡也是貿易交易所的所在地。啤酒是萊比錫最受歡迎、老少皆宜的日常飲品,例如溫熱的淡啤酒粥配上谷物食用。1635年左右,348座萊比錫的房屋擁有釀酒權,他們必須向市財政部門交稅。1720年,該市有100家客棧,15家酒館和8家咖啡館,這些場所在交易會以外的期間也有許多人光顧。1729-1737年和1739-1741年,巴赫經常在齊默爾曼的咖啡館(Zimmermannches Kaffeehaus)裡與一個音樂社團(Collegium musicum一起演奏音樂,那裡除了咖啡還有啤酒和白蘭地。

 

聖約翰教堂和市政公墓位於格里馬郊區(Grimmaische Vorstadt)。郊區的特點是一到兩層的木質結構以及帶瓦片屋頂的房子。從16世紀開始,這些房子大多是織布工、製革工、毛皮商,也包括磚匠、木匠和拉線工的居所。樂器製造商,如魯特琴和小提琴製造商霍夫曼(Hoffmann)家族或新基爾琴行的克里斯托弗·申哈特(Christoph Scheinhardt)也住在這裡。一些城鎮樂師住在貝特爾街(Bettelgasse),而一些則在市樂師街(Stadtpfeifergässchen),即今天的雜誌街(Magazingasse)上有一個仆人的公寓。

Subscrib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