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豪森:自由皇城

皇城米爾豪森建在山脊上。這幅鋼筆劃取自米爾豪森市檔案館(Stadtarchiv Mühlhausen)的一部手寫編年史(61/38,第 4-5 頁),顯示了從東部到北部的上城區,有巍然屹立的聖母教堂(右)和南部低地、下城區(也是商人或集鎮)的較小的聖布拉西教堂 Divi Blasii。在這兩個地區之間流淌著波普爾溪流(Popperöder Bachlauf,從12世紀開始,在2.7公里長的城牆內被稱為沖積注Schwemmnotte。直到今天,城牆上的眾多瞭望塔和門樓仍然是城市輪廓的特徵。

自由帝國城市米爾豪森的政治和經濟命運由市議會在 1220 年左右首次提及。到14世紀中葉,這個每年舉行選舉的機構已經獲得了深遠的權力,擁有自己的立法和管轄權以及鑄幣和海關法。議會的組成反映了城市社會:來自新舊城鎮的七個「領事」由兩名民選市長,加上十名行會成員和十名舊議會家族的代表統治。

三十年戰爭毀掉了本已處於緊張狀態的城市財務。一旦政治局勢開始平靜下來1682/83年的瘟疫消滅了4,617名居民16898月,一場城市大火燒毀了200多座建築物(在19世紀的城市地圖上用黃色標記的部分)。1707530日,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在聖布拉西教堂(Divi Blasii)成功呈現了他的排練音樂幾周后,又有另一場大火襲擊了這座城市 。當他於6月中旬前往米爾豪森談判工作合同時,市政街(Ratsgasse、科恩市場Kornmarkt和埃爾福特門(Erfurter Tor之間的下城區大部分被摧毀(在地圖上標有綠色的部分)。在另一幅手寫的城市編年史中的插圖上,在右邊是聖布拉西教堂的剪影,左邊是聖馬利亞教堂的剪影

巴赫的清唱劇我從深處向袮懇求》BWV 131似乎與火災災難有關,因為在謄清副本的最後一頁上,他寫道:"應喬治·斯特·艾爾瑪斯博士Georg Christ Eilmars的要求,由爾豪森的風琴師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譜曲"艾爾瑪斯博士是聖馬利亞教堂的牧師,也許是這部清唱劇的劇本作者。

 

圖片版權:米爾豪森城市檔案館

 


大椴樹

在奈德克宮(Schloss Neideck)前,有一棵大椴樹(洋菩提),以及三個木質地板。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這些木製固定裝置促成了所謂的 "帶狀酸橙樹"。1732年,約翰·海因里希·澤德勒(Johann Heinrich Zedler)在他的《百科全書詞典》(Enzyklopädisches Lexikon)第二卷中報告說:"在城堡前面有一棵大椴樹,上面建有三座娛樂屋,是夏天時宮廷的娛樂場所”。

造紙廠

阿恩施塔特下城區廣場(Untermarkt)的聖母教堂(Liebfrauenkirche)附近有一個屬於本篤會(Benedictine)修道院的磨坊1325年被首次提及。在1581年的城鎮大火之後,這座氣勢恢宏的半木結構建築於1633年建成。 這座木桁架建築(Fachwerkgebäude),每層樓腳下有醒目的木質元素(所謂的圖林根階梯),有非常特別的視覺效果。1585年至1859年間,這裡是一間造紙廠。

阿恩施塔特造紙廠的產品也常被巴赫家族使用。例如,今天被稱為所謂的繆勒手稿(Möllersche Handschrift),其中包括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的早期管風琴作品,可能是約翰·克里斯托夫·巴赫(Johann Christoph Bach)在奧赫德魯夫Ohrdruf寫的,所用阿恩施塔特生產的紙。

萊比錫巴赫檔案館 Markus Zepf 攝

市鎮聽

在上城區和下城區之間的冲積注上,是建於1300/1310年左右的市鎮聽(左圖)。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進行了多次的擴建和重建,歷史悠久的議會廳位於西翼,而歷史議會檔案館則位於南翼的夾層。

1707614日,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聖布拉西(Divi Blasii的教區牧師和市政廳的市議員談判他的管風琴師雇傭合同。此時的兩周前,一場城市大火摧毀了糧食廣場(Kornmarkt下城區廣場(Untermarkt之間大部分屬於米爾豪森(Mühlhausen)的範圍這場大火被認為是一場意外,市議員約翰·迪特裡希·彼得塞姆(Johann Dietrich Peterseim)、瑟巴斯蒂安·沃克洛特(Sebastian Vockerodt)、克裡斯蒂安·斯圖勒(Christian Stühler)和克里斯托弗·哈塞羅特(Christoph Haserodt615日表示,他們"筆墨難言,對所遭遇的不幸感到非常沮喪,以致完全想不到任何音樂(文檔二,第20號)。

巴赫在阿恩施塔特的職場

1699-1703年,在測試過約翰·弗里德里希·溫德(Johann Friedrich Wender)為新教堂(Neuekirche)建造的管風琴之後,18歲的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開始了他在阿恩施塔特Arnstadt的職業音樂人生涯。作為一個小型的王子府邸,阿恩施塔特為專業或個人發展提供了理想的機會;畢竟,自1620年以來,許多巴赫家族成員都在阿恩施塔特和周圍的地區生活和工作。

多恩海姆:巴托洛繆教堂(Bartholomäuskirche)

阿恩施塔特外有多恩海姆村(Dornheim),步行約30分鐘即可到達。聖巴塞洛繆教堂Kirche St. Bartholomäus可以追溯到12世紀,在1474年進行了擴建,並在1500年左右有了兩個翼狀祭壇。現存的講台聖壇是由來自阿恩施塔特的海因里希·克里斯托夫·邁爾(Heinrich Christoph Meil)所設計,建於1724年,管風琴則在幾年後建成;現在的管風琴是在18世紀下半葉為勳萊納Schöngleina)的教堂建造的,自1985年以來一直處在多恩海姆。

 

1707年10月17日,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和他的二表妹瑪麗亞·芭芭拉·巴赫的婚禮就在巴塞洛繆教堂舉行。婚禮已經在阿恩施塔特正式宣布和舉行,但為什麽要在多恩海姆舉行儀式,至今尚不清楚。可以被想像到的個人原因是,約翰·勞倫茨·施陶伯牧師(Johann Laurenz Stauber)於1708年6月5日在此與瑪麗亞·芭芭拉·巴赫的姑姑:里賈納·韋德曼(Regina Wedemann,生於1660年)結婚。寫給人聲和弦樂的清唱劇《神啊,我們感謝你》(Der Herr denket an uns) BWV 196,被認為是為這兩個婚禮其中一個而寫的。

 

約翰·瑟巴斯蒂安和瑪麗亞·芭芭拉·巴赫的婚姻在教堂的南面外墻上由.費舍爾(H.Fischer)於1935年3月21日捐贈的一塊木碑來紀念,自2002年起,墓地墻上的巴赫銅像,是由來自哈勒/薩勒(Halle/Saale)的貝恩德·戈貝爾Bernd Goebel根據阿恩斯塔特藝術家的巴赫紀念碑作品而製作的。

古老的公墓

阿恩施塔特(Arnstadt)公墓建立於1537年,位於城堡花園西側的埃爾富特門(Erfurter Tor)前。巴赫家族的82名成員在這裡找到了他們最後的安息之地,其中包括26名音樂家。1864年,該墓地被廢棄,1924年,它被改造成一個公園。

 

巴赫家族的墳墓早已被夷為平地。根據約翰·威廉·科尼格(Johann Wilhelm König)的計劃,1738-1743年在教堂墓地上建了一塊簡單的木牌(自1974年起為聖伊麗莎白天主教堂,於1987年被祝聖),以紀念埋葬在這裏的巴赫家族的音樂家們。在公園裏,一個人形的砂巖方尖碑命名了一些著名的名字。

里德街上的“金色之子“旅館

根據早期的資料,約翰·尼古拉斯·福克爾(Johann Nikolaus Forkel)在1802年印刷的《巴赫傳》中說,巴赫家族成員每年都會在不同的地方聚會:"聚會地點通常是埃爾福特(Erfurt)、艾森納赫Eisenach或阿恩施塔特Arnstadt。在聚會中,他們都是以音樂歡度時光。" (文件七,第16頁)

 

如果20世紀初的口述傳統是可信的,位於阿恩施塔特奧伯教堂(Oberkirche)下面的里德廣場(Riedplatz今天的里德街3號)的 "金之子"旅館,便是這些音樂家族成員聚會的場所。這座建築通過改良裝修被保留下來,並有釀酒許可證。

 

再往前走三間房子(今天的里德Ried 9)是“偉大的克里斯托弗”(Zum großen Christoph)啤酒和釀酒屋,首次在1491年被提及。房子的核心部分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晚期。1693年,建築被增添了獨特的尾部屋檐,上面有1574年創作的守護神紀念性壁畫。一樓是一個完成於1544年的銷售金庫。對面的雅各布斯街(Jakobsgasse)通向里德廣場(Riedplatz),鎮上的音樂家和門衛卡斯帕爾·巴赫(Caspar Bach)在1635年買下了這座小房子,在東邊。一塊黑色大理石牌匾上寫著金色的字,紀念阿恩施塔特巴赫血統的創始人。

奇摩爾曼大街18號(Zimmerstrasse 18)

1670年,一場大火燒毀了阿恩施塔特東部地區的木板和棉花市場(Holz- und Wollmarkt)。重建工作是根據業主的財務能力進行的。在當時的紳士街(Herrengasse:今天的齊默街Zimmerstraße),離奈德克城堡(Schloss Neideck)只有幾分鐘的步行路程,主要是法院和市政官員居住。在今天齊默街18號(Zimmerstraße 18)的位置上,伯爵的廚房總務兼城鎮管風琴師克里斯托弗·赫圖姆(Christoph Herthum)擁有一棟兩層的住宅。他的岳父海因里希·巴赫(Heinrich Bach)在這裏度過了他的退休生活,並於1692年7月10日去世。 1710年2月12日赫圖姆去世後,他的女婿安德烈亞斯·伯爾納(Andreas Börner)續承了這棟房子。19世紀80年代,它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當時的一座磚砌外墻的住宅樓。

主市集廣場

從市政廳前面延伸開來,是主市集廣場,其兩邊都是椴樹。市集買賣和刑事處決都在這裏發生。1581年8月,市場廣場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大火,但在重建過程中,城市的父老們改變了建築線路,並從1585年起在東側建了畫廊建築,這些建築至今仍然存在。這些都在1670年的另一場城鎮火災中被嚴重損壞。基於石製底層之上,從1673年開始不得不被重建,首先是半木質的建築,後來半木質結構被覆蓋上石灰。在年輕巴赫的時期,市集廣場上大部分建築上層的半木質結構都顯而易見。在18世紀時,他們被賦予了一個石膏外墻,部分是灰泥工程。

 

直到1825年,市政廳內增添了一個長石桌,成為了阿恩施塔特自治的明顯標誌。1705年8月4日晚,在那張石桌附近,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與中學生樂團裡的學生約翰·海因里希·蓋爾斯巴赫(Johann Heinrich Geyersbach)發生了爭執,這導致了一場詳細的調查。南部市場廣場上的青銅紀念碑就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該紀念碑是由來自哈勒/薩勒(Halle/Saale)的貝恩德·戈貝爾(Bernd Göbel)於1985年為紀念巴赫誕辰300周年創作的,讓大家想起年輕的約翰·瑟巴斯蒂安·巴赫在阿恩施塔特逗留了四年,並曾經沖動地反駁他的上司。

Subscribe to